时间:2020-12-15 10:20:00 作者: 点击:次
2020年12月15日《温州日报》新教育版
编者按:
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终点。站在高质量推进开放办学育人实践与创新的新起点,温州城市大学(温州电大)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大学”,坚持把课堂送到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送到每个学习者的身边。经过多年探索,已在全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中,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的“温州道路”,多个“温州样本”引起全国关注。
截至2020年11月,温州市社区教育学校(大学、学院、分校)共计1010所,全市社区老年学习苑共计298所。省级学习型城市覆盖面和省标准化成人学校占比均达到100%,均居全省第一。城市大学校本级全日制教育和开放远程教育在籍学生超过5千人,全年培训社会学员3万余人次,面授老龄学员达1.5万人次。
最近,一则华龄学院教师发布的抖音短视频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视频里一位头发花白、身着旗袍的老人在弹奏古筝,另一位则优雅地站在一旁演唱。突然画风一转,两位老人都披上披肩,跳起了网红舞蹈“螃蟹舞”,画面不仅毫无违和感,满屏散发的都是活力气息。这则视频还在“活力in城大”温州城市大学系统首届抖音短视频大赛上获一等奖。如今,拍视频、发抖音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也是温州城市大学老年学员的日常。
温州城市大学(温州电大)作为一所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大学,常年对所有渴望学习的人士开放,在这里,不设年龄限制,全日制大学生、普通市民、老年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平台。今年疫情期间,为实现“停课不停学,服务不断线”,温州城市大学将课堂“搬”到了网上,以班级直播、在线考试、华龄大学堂等多种形式在手机、电视上展开。如今线上平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让更多人、更便捷地享受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由该校打造、曾被评为“十大民生工程”的“温州学习网”今年经过整合、改版,与浙江开放大学合作共享学习资源,目前在册用户量已超过241万,课程资源数量近2万个,课程数1403门。
老年版“口袋课堂”,6000多节课程在家学
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后就打开手机进入“华龄大学堂”,成了60岁退伍军人张国松的新习惯。6000多节线上视频课程可供选择,涵盖摄影、书画、法律、舞蹈、体育、养生保健等多领域。“年纪大了去老年大学不方便,现在想学啥,手机搜一下都有。”张国松说他最感兴趣的是医疗、急救知识类课程,“学习这些不仅能助自己保持健康,说不定还有机会帮到别人嘞!”
对于现今很多人关于线上平台对老年人“不友好”的担忧,温州城市大学华龄学院院长许翯翯说,我们初建“华龄大学堂”是在电视上,每天黄金时段通过电视就能学习,颇受大家欢迎。那么,除了电视之外,能否把“华龄大学堂”搬到手机端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学?今年8月,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华龄大学堂”转向以手机为载体,在“温州老年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上开设课程,学员需注册,才能登陆学习。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学院老师将注册链接和操作方式转发至班级学习群后,仅一天半时间,就有3000多名老年学员完成注册。为了鼓励学员积极“打卡”上课,网络系统还为在线学满1280分钟的学员颁发“网上学习达人”荣誉证书以作奖励。
除了开设课程外,华龄学院的“传统项目”——第五届华龄杯作品展今年也在线展出。在“温州老年教育”公众号上,419幅书画作品、637幅摄影作品分批展出,供大家赏析学习。许翯翯介绍,接下来将完善老年教学教务平台网的学习服务系统功能,同时把“华龄大学堂”继续办下去,线上课程内容也会不定期更新,切实提升老年教育线上教学水平。此外以学校直播教室为依托,华龄学院将开设直播课程,并向基层社区开放。“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是一句口号,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
升级版“温州学习网”,在册用户量超过241万
定位于为温州市民提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温州学习网”一经开通就备受关注,这个大型学习性资源超市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类型学习型网站的集群,曾是温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项目。该网站不仅为市民搭建一个数字化、公益性的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的网络平台,也是温州城市大学办学四级实体网络的延伸,亦是国家数字化应用示范点的基础性网站。
除了丰富的电子书,温州学习网的学习资源,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当你点开“学习资源”的栏目,同样像电子书一样,按人群号和知识体系分类得清晰明确。而且,这里的表现形式更加多种多样,讲座、视频、有声书……让你换着花样,轻轻松松掌握各种知识。
如今,温州城市大学与浙江开放大学合作,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升级改版后的温州学习网目前在册用户量已超过241万,课程资源数量近2万个。
今年疫情期间,为保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温州城市大学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忙开了,创建钉钉教学平台,开启在线直播“云课堂”。他们建立了在线教学群、教学圈,让在校生打开手机、电脑就能与老师面对面,在线答疑、课堂管理、在线考试等,真正实现了“人在线上,学在网上”的远程式教育。
据统计,在疫情期间,温州城市大学73位全日制教师开出了63门在线课程;成人开放教育线上开课门数达139门,90%的专业课程实现了线上教学。不仅如此,2020年春季招生,该校开放学院还将招生流程也搬到了线上,开启网络实时在线招生模式,服务求学对象更精准,且顺利完成既定的招生任务。
校园版“一次都不用跑”,63项工作流程一站式办理
从进入温州城市大学开始,通过人脸识别就能实现公安联网实时监测、温度检测,从校内公共区域的智能门禁,到学生公寓的智慧管理系统,每个入校人员的行动轨迹都能被准确捕捉,做到“一次刷脸,多端共享,一个平台,走遍全校”。这是温州城市大学智能化校园的初体现,为该校实现全方位现代信息化迈出一大步。
今年,围绕着“一号、一网、一平台”的新规划,温州城市大学将各部门宣传服务项目融合进“温州城市大学”微信公众号;四大学院及各部门内容统一进“温州城市大学”官网,实现对外“移动端+电脑端”一个窗口多端服务。对内,该校整合建成投用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校内的人事、财务、采购、后勤、科研等63项工作流程及相关数据全都转至线上,一个入口实现各项管理。且打通校内各业务的“任督二脉”,实现数据互通,建立校内人员个人综合数据库。
温州城市大学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周朝霞介绍,未来三年,学校将深耕“一号、一网、一平台”规划需求,计划从智能校园迈入智慧校园。不仅将学校的各个归口平台进行整合,实现对外一个门户服务市民、对内一站式服务师生,还要做到底层数据共享、校内信息互通,结合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手段数据的意义,做到“所想即得”。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校园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对此温州城市大学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早有准备。他们配置了入侵防御设备、运维堡垒机、网页防篡改软件等,强化日常信息防护,落实高危端口、高危漏洞、高危出口问题整改,为学校网络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
依托温州城市大学整套优良的信息化设备,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在校内打造了温州市网络文化传播实训基地,智能化工程投入128余万元,面向全国提供网络传播、网络安全、网络宣传等各类培训服务。该基地建有综合实战演练室、远程视频讨论室、影音传播室、分析研判室等各类专业化培训教室26间。其中综合实战演练室系全国首创,配备自主开发的实战对抗演练系统,可满足180人集中进行网络传播攻防演练,演练情况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展示,数据自动生成、汇总及分析。